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提高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率的方法,及心肌梗死后2周能否有效形成心力衰竭的问题.[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结扎冠脉,n=10)和心衰模型组(n=30).分别对大鼠实施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经口腔气管插管、开胸后通过悬吊结扎法准确地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肌Masson染色及胶原容积分数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的EF%(78.05±7.36 vs.45.69±7.54)呈显著的下降,而LVEDP/mmHg (-3±3vs.9±5)呈显著的升高(P<0.05).另外,心衰模型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及TNF-α)及心肌间质CVF呈显著的上升(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2周即可成功构建心衰模型,通过悬吊结扎法结扎冠状动脉可大大提高心衰模型构建的成功率.
推荐文章
构建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模型,动物
心力衰竭,充血性
心肌梗塞
大鼠
组织构建
不同中药复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益气活血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基因芯片
离子通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构建方法的改进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悬吊结扎法 心力衰竭 模型成功率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6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28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修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70 551 12.0 20.0
2 李玲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疗科 5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物模型
悬吊结扎法
心力衰竭
模型成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