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第三代诗”包括“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口语写作”侧重于大众化的“消费型写作”,“后朦胧诗”体现出“思想性写作”的话语特征。而当代诗歌史对第三代诗的评价着重于“口语写作”的诗人,这种诗潮与20世纪80年代国家引导的市场消费文化相关。一、命名“第三代诗”的“命名”不一,说法繁多。“第三代诗”内部也错综复杂、矛盾纠结。本文则重点考察“第三代诗”中的“口语写作”及其话语特征。一般而言,诗歌浪潮的出现,都是从语言内部开始的。中国新诗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口语写作推动的结果。
推荐文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热点探讨
第三代移动通信
IMT-2000
RTT
频谱分析
网络结构
系统构建
第三代永磁体-钕铁硼
第三代
永磁体
材料
第三代农民时期农地保护问题探讨
第三代农民
农地保护
影响因素
解决办法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
宽带码分多址
系统结构协
议分组数据
移动IP
因特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第三代诗"的消费特征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第三代诗 消费特征 20世纪80年代 后朦胧诗 话语特征 消费文化 中国新诗 诗歌史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1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三代诗
消费特征
20世纪80年代
后朦胧诗
话语特征
消费文化
中国新诗
诗歌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