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 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 (Ang Ⅰ)后,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CdTe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效应
CdTe量子点
CdTe/CdS核壳量子点
细胞色素c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效应
荧光猝灭机理
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其与Pb2+的相互作用
CdTe量子点
合成
Pb2+
相互作用
荧光淬灭
配体对CdTe量子点与BSA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影响
CdTe量子点
配体影响
牛血清白蛋白
选择性相互作用
光致发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水溶性CdTe量子点-绿原酸-血管紧张素Ⅰ相互作用的荧光可逆调控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绿原酸 血管紧张素Ⅰ 动态猝灭 荧光可逆调控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2-1187
页数 分类号 O657
字数 37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佑秋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 136 7.0 11.0
2 王晓丹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 91 5.0 9.0
3 李萍萍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 32 4.0 5.0
4 殷鹏飞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44 5.0 6.0
5 龚会平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30 4.0 4.0
6 刘正清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2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dTe量子点
绿原酸
血管紧张素Ⅰ
动态猝灭
荧光可逆调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