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热带海洋学报       
摘要:
非色素颗粒物是中国近海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在中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中获取的1355个站位的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数据,对非色素颗粒物440nm吸收系数ad(440)及其光谱斜率Sd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封闭或半封闭海湾以及河口海域的ad(440)较其他海域明显偏大;2)ad(440)占水体440nm总吸收系数at(440)的百分比值分布特点与ad(440)的分布特点一致,即ad(440)越大,其对水体总吸收的贡献越大;3)Sd与ad(440)仅在两个海域表现出一定的弱负相关性,在其他绝大部分海域两者的相关性较弱.
推荐文章
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
渤海
非色素颗粒物
黄色物质
吸收系数
S值
南黄海和珠江口海区非色素颗粒物光谱吸收特性
非色素颗粒
吸收光谱
经验斜率
天津近海夏季大气颗粒物元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渤海
气象特征
富集因子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
南海北部海区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变化特性
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南海北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近海非色素颗粒物的光学特性
来源期刊 热带海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非色素颗粒物 吸收光谱 光谱斜率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海洋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73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5470.2012.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小勇 48 890 12.0 29.0
2 李铜基 71 1033 18.0 29.0
3 朱建华 66 583 12.0 21.0
4 周虹丽 26 195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色素颗粒物
吸收光谱
光谱斜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海洋学报
双月刊
1009-5470
44-1500/P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