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推荐文章
香蕉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香蕉
褐足角胸叶甲
防治对策
香蕉褐足角胸肖叶甲生物学特性
香蕉
褐足角胸肖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玉米田
褐足角胸叶甲
生物学特性
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香蕉
褐足角胸叶甲
药剂防治
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香蕉 褐足角胸叶甲 发生规律 南宁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9-615
页数 分类号 S436.6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12.05.6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小欣 31 91 6.0 8.0
2 覃连红 49 150 7.0 9.0
3 陆温 广西大学农学院 77 370 11.0 14.0
4 李成 广西大学农学院 10 25 3.0 4.0
5 欧善生 51 273 9.0 13.0
6 陈彩贤 26 90 5.0 8.0
7 黄艳花 38 113 6.0 8.0
8 刘沿伶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蕉
褐足角胸叶甲
发生规律
南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