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系统揭示巴布亚盆地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精细解释二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盆地结构—构造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了盆地结构—构造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巴布亚盆地现今结构—构造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盆地西部以薄皮构造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大规模的冲断—褶皱构造,横向上由北向南依次可以划分为冲断带、褶皱—冲断带、宽缓褶皱带和稳定台地区4个构造变形带;盆地东部则形成前陆盆地结构.(2)盆地结构—构造上的差异也导致盆地油气聚集分布存在东西差异.盆地西部以中生代含油气系统和逆冲构造圈闭为主,逆冲推覆导致上盘地层叠置加厚,使得位于下部的中生代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盆地东部则以新近纪含油气系统为主,巨厚的前陆沉积使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逆冲构造圈闭仅局限发育于Aure褶皱带.(3)中生代塑性层的存在与否是导致盆地东西结构构造差异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巴布亚盆地晚古生代—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条件
澳大利亚板块
巴布亚盆地
构造演化史
烃源岩
构造演化对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
天然气成藏
差异性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底辟活动
乐东区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四川盆地
西
前陆盆地
发展
演化
构造
油气藏形成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巴布亚盆地构造差异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巴布亚盆地 前陆盆地 结构 构造 油气地质 油气聚集
年,卷(期) 2012,(z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50
页数 分类号 P6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99/dqkx.2012.S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川 15 46 5.0 6.0
2 骆宗强 17 72 5.0 7.0
3 刘铁树 9 45 4.0 6.0
4 阳怀忠 8 4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巴布亚盆地
前陆盆地
结构
构造
油气地质
油气聚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
月刊
1000-2383
42-1874/P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38-8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04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