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认识耿祥的时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都是富平文化馆组织下的业余作者.那时候,仰望的旗帜上横竖都是“革命”,我们发表在《富平文艺》上的作品,当然都是“时代的命题”,表达的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走资派还在走”,如此等等.但是历史的吊诡就是,这些人,恰成为那个时代的反思者、批判者,那个时代的印记,鲜明地烙在我们身上,成为我们思考人生时代的不竭源泉.这些人,在高考制度恢复后,多数上了大学,所学专业也以文为主,习文弄墨成为职业.学而为文,求而为道,与文学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中一部分走出富平,纵横在陕西乃至全国文坛,成为颇有建树的人物.比如仵从巨,在烟台大学,就成为一位西方文学研究专家;比如袁秋香,供职陕报,长期致力于散文写作,成为一位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