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家兔烫伤皮肤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18只,每只4个创面,随机标记设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MSCs(C组)、EDS+MSCs(D组).烫伤后5、10、15 d各处死6只家兔,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烫伤后5 d,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组,B、D组炎性细胞浸润度显著低于A组.烫伤后10 d,各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细胞浸润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烫伤后15 d,B、C、D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结论:EDS联合MSCs对家兔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
推荐文章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PRP促进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细胞移植
创面愈合
HSV-1体外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单纯疱疹病毒属
骨髓细胞
大鼠,Wistar
器官移植
组织工程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
蜕皮甾酮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创面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
蜕皮甾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抗炎
烫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蜕皮甾酮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烫伤皮肤愈合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蜕皮甾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愈合 烫伤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4
页数 分类号 R1
字数 23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2.01.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军花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54 527 12.0 20.0
2 王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31 128 7.0 10.0
3 李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32 159 8.0 11.0
4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44 161 7.0 10.0
5 张元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7 29 3.0 5.0
6 张子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6 28 3.0 5.0
7 吴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11 11 2.0 2.0
8 冯长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 6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质干细胞
蜕皮甾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愈合
烫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6-5725
44-1193/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4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9364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