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REE-INAA方法,采取沿坡面分层分段的新型试验布设方法,研究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泥沙来源立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形态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面蚀、细沟发育和细沟稳定3个阶段。细沟侵蚀是坡面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试验中的细沟侵蚀产沙量约为面蚀产沙量的9.9倍。可以利用侵蚀产沙贡献率来表征不同试验区域产沙量对总产沙量贡献作用的大小。处于坡面底部的Eu区和Yb区是面蚀量最大区域,其侵蚀产沙贡献率分别为3.1%和3.3%。处于坡面底部的Nd区和Ce区是细沟侵蚀量最大区域,其侵蚀产沙贡献率分别为42.8%和37.5%。坡面中下部是坡面侵蚀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
推荐文章
不同坡位的植被缓冲带对坡面侵蚀产沙来源的影响
植被缓冲带
坡面
泥沙来源
产沙率
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
坡长
植被覆盖度
人工模拟降雨
侵蚀泥沙
土壤团聚体
坡面细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坡面
细沟侵蚀
产沙
时空变化规律
稀土元素
示踪技术
坡面侵蚀过程定量研究进展
侵蚀过程
坡面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坡面侵蚀泥沙来源立体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REE-INAA法 坡面侵蚀 泥沙来源 立体分布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1
页数 分类号 S15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炜 16 100 5.0 10.0
2 李鹏 148 2215 25.0 40.0
3 李占斌 2 3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REE-INAA法
坡面侵蚀
泥沙来源
立体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