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壳上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形样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远远大于其在水平维度上的分异.川东褶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地史演化统一、地层展布稳定,之后新生代盆、山演化分异幅度较大,使得不同深度的地层和基底得以出露,不同地壳深度层次的构造样式得以展示,这为研究应力的垂向分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基于地壳垂直方向上变形几何的不守恒、构造脱耦以及构造层次的概念,通过野外构造现象的详细解析、野外脆性破裂产状统计、断裂之间交切关系以及活动性质观察等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研究,对川东褶皱区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模型.以华蓥山与齐岳山为界,川东褶皱带被分为3个呈叠置关系的区域.研究表明华蓥山以西(Ⅰ区)没有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变形深度最小(<2 km);华蓥山与齐岳山之间(Ⅱ区)构造样式为在北北东向剪切作用下形成的陡立构造面理,变形深度为2~5 km;而齐岳山以东(Ⅲ区)的构造样式是发育轴向北东的宽缓褶曲,变形深度为4~6.6 km.研究分析后得出,川东褶皱带在晚古生代以来,没有经历过大幅度的地壳垂向运动和明显的旋转运动,而白垩纪以后,发育了早期北北东向和晚期北东向的两期构造变形.Ⅱ、Ⅲ两区的构造样式发育于同一应力场(北西—南东主应力场),而晚期北东向断裂活动是形成上述3个区域呈现出断块并置的原因.另外,由于后期不同断块抬升和剥露的差异,使3个区域迥异的构造样式呈现在地表.这一认识对研究油气相关的构造圈闭、固体多金属矿产相关的矿床深度问题以及大地构造学等同题都有创新意义.
推荐文章
龙门山冲断带滑脱构造变形样式
滑脱带
构造变形
坡坪式断层
龙门山冲断带
巢湖北部褶皱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巢湖北部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构造演化
中上扬子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构造变形样式与油气保存
变形样式
盖层发育
关键构造变革期
油气保存
中、上扬子区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部构造变形规律与油气勘探方向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构造带西部
博孜区段
基底先存构造
膏盐岩
挤压应力
构造转换带
雁列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东褶皱带构造发育深度层次与变形样式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川东褶皱带 变形样式 深度层次 构造脱耦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807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121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2.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季建清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4 2249 25.0 46.0
2 刘志成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38 3.0 6.0
3 涂继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30 4.0 5.0
4 徐汀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2)
共引文献  (34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东褶皱带
变形样式
深度层次
构造脱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