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及干预后血凝指标变化.方法:本实验分3组即健康对照组;AL组;AL并发DIC组,均于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AL并发DIC组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采用SPSS 10.0软件将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延长,FBG降低,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并发DIC组与AL组比较,DD明显升高,AT-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AL组相比,AL并发DIC组DD、AT-Ⅲ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在DIC发病的不同临床阶段均保持在较高水平(80%以上),DD检测阳性率在血栓形成期高达100%.经肝素抗凝治疗后,AT-Ⅱ及FBG明显升高,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并发DIC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AT-Ⅲ及DD可作为DIC早期诊断的指标,低分子肝素应用有助于改善DIC患儿的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期及干预后血凝指标变化
来源期刊 临床急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低分子肝素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儿童DIC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1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立荣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59 434 9.0 12.0
2 李学荣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51 160 7.0 9.0
3 赵艳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5 38 5.0 5.0
4 孙秀芳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2 137 6.0 11.0
5 仲任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6 78 5.0 8.0
6 杨静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30 87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9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
抗凝血酶-Ⅲ
低分子肝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急诊杂志
双月刊
1009-5918
42-1607/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38-353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2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