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底壁鼻中隔正中进路的可行性.方法:①对6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进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CT重建.②取30例尸头紧贴一侧鼻中隔沿矢状线锯开,对重要解剖标志进行相关解剖学观测.③结合CT和解剖学数据,在30例尸头上,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正中入路额窦模拟手术.记录模拟手术时间、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手术标记的寻找、鼻内镜度数的视野影响、视野中额窦各壁的可视度、手术器械的影响、鼻中隔以及嗅丝的损伤程度等等.结果:①额窦底后缘均在中鼻甲根部的前端,中鼻甲根部均附着于筛顶与筛板交界处.②中鼻甲垂直部与水平部交接点与鼻中隔相对应的点称为M点,M点到鼻骨的水平距离为(20.07±6.21)mm,M点到第一对嗅丝距离为(24.38±7.68)mm,第一对嗅丝到额窦底后缘距离为(9.57±2.73)mm,中鼻甲根部附着缘到额窦底后缘距离为(5.38±1.23)mm,额窦底壁前后径为(7.62±2.45)mm,额窦底壁左右径为(9.41±3.37)mm,额窦间隔上下径为(16.97±3.23)mm,额窦间隔前后径为(12.34±2.23)mm.③结合CT和解剖学测量,在鼻内镜下完成鼻中隔正中入路的额窦手术,模拟手术平均时间为1 h 45 min.鼻内镜0°镜下的视野可以观察到部分额窦内侧壁、后壁和顶壁,30°镜下完成鼻中隔切除,0°镜下暴露额窦底壁并将其切除,70°镜下3例不能观测到额窦外侧壁,30例均能观测到部分额窦顶壁、内侧壁、前壁以及后壁,鼻中隔损伤范围约为2.23 cm×2.59 cm,嗅丝未见损伤.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正中径路容易寻找额窦,以此进路进行额窦底壁切除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额窦前壁开窗联合鼻内镜术治疗额窦骨瘤
额窦骨瘤
内窥镜检查
额窦病变
经鼻内镜下改良Lothrop手术
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鼻内镜
选择性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内镜下单鼻孔经鼻中隔与经蝶窦前壁入路的对比解剖学研究
内镜
鼻中隔
蝶窦前壁
经鼻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附24例报告)
鼻中隔偏曲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鼻内镜下鼻中隔正中进路行额窦底壁切除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额窦 内镜检查 解剖 CT扫描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6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额窦
内镜检查
解剖
CT扫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1-1781
42-1764/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926
总下载数(次)
33
总被引数(次)
6247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