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行的泥石流总量计算方法普遍存在计算参数较难获取或难以精确获取的问题,加上汶川地震灾区沟谷内分布大量的由崩塌、滑坡体等形成的固体松散物质;所以多数泥石流总量计算公式在汶川震区存在局限性.参考适用于以崩塌、滑坡体为主要物源的泥石流总量计算公式;分析研究区范围内地形地貌发育状态与降雨因素及其地质条件之间的影响关系;将地貌指数(Strahler积分)应用于泥石流总量计算,尝试解决缺乏降雨数据情况下泥石流总量计算问题.根据“8.13”四川清平群发性泥石流数据初步回归分析得到适合于汶川震区的泥石流总量计算模型.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激发雨量研究
地震灾区
泥石流
激发雨量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若干关键问题
震区
泥石流
治理
堵溃系数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
汶川地震
地震灾区
高位泥石流
成灾模式
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
泥石流
山洪
沟床比降
沟道起动
汶川地震灾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地貌指数的汶川地震灾区单沟泥石流总量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灾害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单沟泥石流总量 汶川地震灾区 地貌指数 降雨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灾例经验与教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1
页数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4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2.03.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3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沟泥石流总量
汶川地震灾区
地貌指数
降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灾害学
季刊
1000-811X
61-1097/P
大16开
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5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