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1996~2008年逐小时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统计方法,研究了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 MCS)的气候特征,其中包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简称MCC)、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简称 PECS)、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β Scale MCC,简称 MβCCS)、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eso-β Scale PECS,简称 MβECS)4类.结果表明:MCC和PECS是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夏季降水的主要MCS,其中7月份MCC最多,并且MCC的数量明显大于PECS;与发生在美国的MCS比较,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的MCC和PECS在成熟期的面积和平均偏心率较大、生命史较长,但MβCCS和MβECS的生命史较短、平均偏心率变化不大;黄河下游地区PECS表现出成熟较快和消亡较慢的特征,其最低相当黑体温度(BlackBody Temperature,缩写为TBB)平均值为-72℃,比MCC低1℃左右,生命史比MCC长0.9 h;在MCC的形成、成熟及消亡期,其日循环特征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而PECS却呈现出单峰特征;黄河下游地区MCC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一个是在下午形成,傍晚成熟,凌晨消亡,另一个则在后半夜形成,凌晨成熟,上午甚至中午才消亡;MCS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在MCS较少的1999年,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偏南,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高,而在MCS较多的2001年,副高异常偏强,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低,850 hPa上为一低压槽,黄河下游地区主要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