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同步测压技术,研究了不同宽度比和不同高度比(记为Br和Hr,分别表示施扰和受扰建筑的宽度与高度之比)的2个高层建筑在串列、斜列和并列布置时峰值风压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邻近施扰建筑的侧面峰值风压主要呈现放大效应,且宽度比越大(Br≤1时),高度比越大,放大效应越明显,立面最高负风压系数绝对值可升高30%。迎风面放大效应区则主要集中在施扰建筑位于横风向间距为3b(b为受扰建筑的迎风宽度)的迎风区域内,立面最高正风压系数可升高40%。当串列间距较小且高度比小于1(Hr=0.8)时产生的三维绕流现象可使得受扰建筑侧面局部风压升高61%,迎风面边缘局部风压升高24%。并列布置时产生的峡谷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试验测得最大干扰因子可达2.13且随并列间距的增大而减少,当并列间距超过9b时峡谷效应才渐趋消失。由试验结果回归得到的并列布置时的侧立面最大峰值风压干扰因子随并列间距变化的关系式具有较高可信度。
推荐文章
典型高层住宅建筑风压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高层建筑
风干扰
风压分布
风洞试验
风场和周边干扰对高层建筑峰值风压的影响
高层建筑
峰值风压
风洞试验
风场类型
干扰
风帆体型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特征研究
风压
风帆建筑
风洞
极值风压
兜风效应
低矮房屋屋面实测峰值风压分析
风压实测
低矮房屋
台风观测
峰值压力
极值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群体高层建筑的峰值风压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峰值风压 干扰效应 峡谷效应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6
页数 分类号 TU973.213|TU317.1
字数 63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壮宁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9 264 10.0 15.0
2 朱剑波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峰值风压
干扰效应
峡谷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