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眼部多种视力严重损伤疾病的病理改变之一.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可实现在眼部组织的连续观察、测量和分析. 目的 采用SD-OCT对激光诱导的大鼠CNV进行量化检测,评估SD-OCT对CNV进行活体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摘取30只BN大鼠的左眼,采用532 nm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的方法建立CNV模型,激光功率为200 mW,光斑直径为100 μm,曝光时间为50 ms,以光凝后产生气泡或伴有轻度出血为击破Brunch膜和造模成功的标志.分别于光凝后3、7、14、21d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法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并进行评分,同时采用SD-OCT对CNV形成过程进行活体实时测量,CNV膜厚度(CMT)为视网膜内界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血管层之间的最大距离,结合光凝后14d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CNV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BN大鼠的右眼作为对照眼.结果 FFA检查结果表明,光凝后7d开始出现视网膜的盘状荧光素渗漏,14 d渗漏区扩大.光凝后7、14、21 d,CNV的渗漏评分分别为(1.6±0.4)、(2.5±0.6)、(2.4±0.5)分,3个时间点渗漏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1,P<0.01);光凝后14 d、21d,CNV渗漏评分明显高于光凝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7、14、21d,SD-OCT测量的CMT分别为(76.33 ±10.09)、(102.03 ±14.21)、(98.03 ±13.76) μm,3个时间点C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5,P<0.01);光凝后14d和21d,CMT与7d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OCT检查结果与FFA结果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CNV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光凝后14 d,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CNV形成,进一步证实上述改变.结论 532 nm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形成CNV,具有模型稳定、成模率高的优点.SD-OCT可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进行实时、活体、无创和动态的定量观察,为客观评价CNV及其变化提供依据,还可用于对CNV的转归和药物对CNV治疗效果的定量动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