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梗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梗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推荐文章
利用配合力分析研究杂交粳稻的产量稳定性
配合力
杂交粳稻
产量稳定性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杂交粳稻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杂交粳稻三系亲本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粳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籼粳杂交
偏籼型早熟恢复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来源期刊 上海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交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分类号 S511
字数 47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924.2012.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黎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73 902 13.0 29.0
2 程灿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34 110 6.0 9.0
3 周继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7 70 5.0 7.0
4 袁勤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32 172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粳稻
籼粳交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农业学报
双月刊
1000-3924
31-1405/S
大16开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4-5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4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