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李亚仙》通过改变剧作结局,实现了意义的转换.但在悲喜转换的表层下,我们从爱与艺术的本真性角度来看,似乎隐约存在着某种可能与缺憾:社会意义的追求,一方面在转换批判视角的同时,也把人物内心的不自信清楚地表现了出来;而这样的设计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则是我们剧作家本身不自信的体现,这种不自信进一步透露了我们艺术标准上的某种不自足.
推荐文章
冯雪峰文艺批评简论
冯雪峰
文艺批评
艺术
作品
从《世说新语》看古代文艺批评形态的演变
《世说新语》
批评形态
嬗变发展
窗户的开启——论伍尔夫双性同体对文艺批评思维与写作的启示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双性同体
文艺批评思维与写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亚仙》:可能与断裂——一个文艺批评的浅见
来源期刊 四川戏剧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川剧 李亚仙 刺目 悲剧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川剧文化空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7,25
页数 分类号 I06
字数 45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7500.2012.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利辉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剧
李亚仙
刺目
悲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戏剧
月刊
1003-7500
51-1087/J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62-112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62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9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