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揭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众文化特征:从京剧批判和"京剧革命"发端而推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革命";生活模仿戏剧的荒诞和戏剧折射生活的尖锐冲突;安抚人们的怀疑和焦虑心态的红太阳颂歌的建构功能;严重违背艺术规律的"颂"、"赋"体,浮夸虚假、滥俗的象征与骈俪文风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文革"就是一场用语言操控、用语言推动的运动;具有"语言膜拜"的原始巫风。其时的政治一文艺权威们也确实相信,只要改变了语言,就可以改变世界。这才是"文革"大众文化最重要的实质。
推荐文章
杰姆逊与大众文化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的中国形态
大众文化
中国形态
性质
功能
杰姆逊与大众文化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高中生大众文化意识的养成
高中英语教材
大众文化
跨文化意识
文化批判意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间戏剧与神圣颂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众文化刍论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大众文化 激剧冲突与心灵抚慰 赋颂风格与骈俪文体 语言膜拜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58
页数 21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124 20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大革命”
大众文化
激剧冲突与心灵抚慰
赋颂风格与骈俪文体
语言膜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