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胞浆游离钙(RBC[Ca2+]i)水平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38例SA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于生后2~3d、5~7d及10~14 d后各采集静脉血一次,采用Fura-2/AM法检测RBC[Ca2+]i水平,并以同期出生的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①SAH患儿RBC[Ca2+]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BC[Ca2+]i水平与SAH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631,P<0.05).②SAH患儿RBC[Ca2+]i水平于生后5~7d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恢复,至10~14 d后仍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RBC[Ca2+]i参与了SAH的病理生理过程,在SAH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RBC[Ca2+]i水平可能有助于S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推荐文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蛛网膜下腔穿刺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评价
蛛网膜下腔
穿刺
脑室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因素
预后
16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蛛网膜下腔出血
新生儿
16层螺旋C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检测红细胞胞浆游离钙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优生优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胞浆游离钙 新生儿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5
页数 分类号 R722.12
字数 24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34.2012.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小妮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13 13 2.0 2.0
2 周秀芳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14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胞浆游离钙
新生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优生优育
月刊
1007-3434
11-3804/R
大16开
上海市国泰路11号702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5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7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