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重新调查后的1936年灵山63/4级地震的烈度资料,结合罗阳山西北麓和南麓的河流地貌与地质构造考察,参考该地区裂变径迹年代学资料,探讨了罗阳山地区的地质力学环境.重新调查后的极震区等烈度区有北北西和北东2个优势方向区域,这2个区域围绕北北西向的泗州断层和北东向的寨圩断层展布.在构造与地貌调查中发现:罗阳山山体有地貌隆升表现,并得到了裂变径迹证据支持;罗阳山西北麓山前冲沟具右旋活动表现;泗州断层内部破裂面的倾向以南西向为优势方向,并具顺时针旋转和高倾角特征.地震分布显示:寨圩断层和泗州断层交汇部位的东南侧有小地震密集展布现象.经分析后认为,以上构造地貌现象是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约束下的地震、地质和地貌效应.
推荐文章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拓展
最大有效力矩
韧性变形
先存面理
变形带
共轭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褶劈理
低角正断层
高角逆断层
菱形构造
鳄鱼嘴构造
拆离褶皱
实践中发展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应变速率
膝褶带
菱网状构造
单轴压缩剪应变局部化带分布的数值模拟及其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验证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剪应变局部化集中带
FLAC3D
应变软化
差分格式收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约束下的广西罗阳山地震、地质与地貌效应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广西 罗阳山 活动构造 构造地貌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90
页数 分类号 P546|P553|P931.2|P315.2|P931.1
字数 65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616.2012.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沛全 12 37 3.0 5.0
5 李冰溯 8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6)
共引文献  (18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4)
18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广西
罗阳山
活动构造
构造地貌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