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者于2007年在北京郊区大棚内发现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颈腐根腐病.为了促进我国开展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研究和抗病品种培育工作,有效控制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危害,采集表现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结合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并进行了该病原菌的适宜发病土壤温度测定和致病范围试验,在此基础之上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本论文还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该病由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侵染所致;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适宜温度为25℃,最适pH为8;其较适宜的氮源是有机氮和硝态氮,铵态氮不适宜其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3℃、10 min;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1℃、10 min.这是首次关于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专化型导致番茄病害在我国发生和研究的报道.
推荐文章
樱桃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樱桃根腐病
病原鉴定
腹状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甘薯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长特性测定
甘薯基腐病
甘薯间座壳菌
系统进化分析
生物学特性
云南三七根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三七根腐病
产吲哚金黄杆菌
病原细菌鉴定
云南省
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及病原鉴定
白术
根腐病
症状
病原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鉴定及不同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番茄 颈腐根腐病 病原 鉴定 影响条件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病原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9-455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36.412
字数 49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24 245 9.0 15.0
2 李常保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4 75 3.0 4.0
3 迟胜起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24 113 5.0 9.0
4 耿丽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11 158 7.0 11.0
5 王丽君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1 2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番茄
颈腐根腐病
病原
鉴定
影响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病理学报
双月刊
0412-0914
11-2184/S
大16开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406室
82-214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7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