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通过蛛网膜下腔循环而导致出血信号难以检测,从而导致对该疾病的漏诊率可高达25%.本文综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现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影像上可以表现为脑沟消失和/或对比度低的高信号,难以用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出血信号.现有的方法是先通过图谱配准或距离变换估计蛛网膜下腔,然后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在估计的蛛网膜下腔是否有信号异常.现有算法的问题在于少量出血的高信号以及部分脑沟消失容易漏检.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距离变换估计蛛网膜下腔并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率,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即研究新的图像分析算法,实现低对比度高信号的检测,并准确地量化脑沟.
推荐文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蛛网膜下腔穿刺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评价
蛛网膜下腔
穿刺
脑室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因素
预后
磁共振FLAIR序列在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磁共振成像
液体反转恢复序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现状与展望
来源期刊 集成技术 学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计算机辅助诊断 图像配准 图像分割 模式识别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2 356 11.0 18.0
2 贾富仓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 268 9.0 16.0
3 胡庆茂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0 13 2.0 3.0
4 吴剑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9 91 5.0 9.0
5 周寿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6 100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计算机辅助诊断
图像配准
图像分割
模式识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集成技术
双月刊
2095-3135
44-1691/T
大16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