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狼疮脑病初次发病的MRI表现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活动性狼疮脑病患者初次发病的MRI资料,探讨MRI信号改变与病理机制的关系.结果 15例MRI均表现为较弥漫的异常信号,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及脊髓均可受累;病变主要位于皮髓质交界区,大多呈对称性分布.12例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其中3例部分病灶呈混杂信号),另3例病灶均呈高低混杂信号;15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上病变均为均匀高信号,境界清楚.增强扫描3例,1例有环形强化,2例无强化.14例治疗后复查MRI,11例病变明显好转,3例病变完全消失.结论 病灶弥漫且大多对称的脑水肿样异常信号,DWI与FLAIR像上均出现高信号,可视为活动性狼疮脑病初次发病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与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诊断,积极治疗病变可以好转甚至完全消失.
推荐文章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MRI表现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苍白球
基底神经节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MRI表现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磁共振成像
驱虫药脑病的临床特点和MRI诊断价值
驱虫药
脑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狼疮脑病初次发病的MRI表现与诊断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中枢神经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4
页数 分类号 R747.9|R44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光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398 3897 27.0 38.0
2 田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24 153 7.0 11.0
3 史红媛 徐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