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不同区域边界层综合观测系统,从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视角,探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能量平衡各分量结构特征,进一步认识云状况对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温江各站地表通量感热、潜热与有效能源两项相关特征明显,即存在能量闭合基本特征,但能量收支仍存在不闭合离散现象,尤其随着近地层地表通量与有效能源的增大,其非闭合特征更加明显.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春、夏季低云量与感热呈显著负相关,潜热则呈不确定特征.对于春季低云量与感热相关性,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远比四川盆地(温江)相关更为显著,高原区域低云量对上述近地层“能量收支”起“冷却”作用,且低云量与向下长波辐射呈显著的正相关,此研究结果描述了低云量对陆面辐射强迫的“加热”反馈效应,即高原区域低云量状况亦可用边界层通量塔向下长波辐射量来间接表征.观测分析结果亦表明平原该站低云量对向下长波辐射影响远不如高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区域与低云量有关的向下长波辐射高值区可能是出现近太阳常数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地表能量通量的估计
青藏高原
能量通量
AVIM2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青藏高原
GAME/Tibet
CAMP/Tibet
局地能量分布
区域能量分布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东南部
接收函数
H-κ叠加
CCP叠加
地壳结构
基于宇宙成因核素10Be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地表岩石剥蚀速率研究
青藏高原东南部
宇宙成因核素10Be
剥蚀速率
构造
气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东南部云状况与地表能量收支结构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能量收支 低云量与总云量 感热 辐射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7-846
页数 分类号 P422.4
字数 65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156 6299 43.0 74.0
2 孙绩华 30 335 11.0 17.0
3 蔡雯悦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0)
共引文献  (348)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能量收支
低云量与总云量
感热
辐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