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B -flow血流成像(BFI)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造影结果比较,评估其发现斑块内微小血流的能力.方法 2008年9月至201 1年9月,运用BFI对63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斑块内微小血流信号检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48例,无症状对照组15例,将检测结果与症状及斑块回声进行相关分析,并根据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分级后与BFI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发现184个斑块,急性脑梗死组140个斑块,对照组44个斑块.在急性脑梗死组,BFI在22个斑块内发现微小信号,阳性率为15.7% (22/140),而对照组仅在1个斑块内发现微小信号,阳性率为2.3% (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BFI在超声造影分级Ⅰ~Ⅳ级患者中发现微小血流信号的阳性率分别为4.8%(1/21)、2/18、8/17、4/7.BFI发现微小血流信号在Ⅲ级比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P=0.027),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BFI能有效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内微小血流,且超声造影增强Ⅲ级、Ⅳ级的颈动脉斑块比Ⅰ、Ⅱ级更易被BFI检测出斑块内微小血流.
推荐文章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病变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超声造影
显影程度
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
超声检测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脑梗死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B-flow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期刊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血管意外 动脉粥样硬化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8-660
页数 分类号 R651.1
字数 19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2.09.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从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644 4360 27.0 39.0
2 任江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 84 480 11.0 18.0
3 汪迎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超声影像科 16 64 5.0 7.0
4 袁公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科 17 73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检查
脑血管意外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月刊
1671-7368
11-4798/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82-637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3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234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