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 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穿透性对流的频次、条件降水强度及垂直廓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都主要发生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20°N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洲等地区,它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而且陆地深对流更容易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但绝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频次不超过0.2%.对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的分析表明,热带及副热带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在10 mm/h以上,且洋面的条件降水强度要比陆地大,但由于其频次较小导致其对总降水的贡献并不大.尽管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的外形比较相似,但相同的高度,深对流的降水强度要比穿透性对流偏小,而且这种差异随海陆和纬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外,热带地区(15°S~15°N)冬、夏季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降水廓线都只存在较小差异,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推荐文章
夏季热带及副热带降水云可见光/红外信号气候分布特征
测雨雷达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
降水云
对流
层云
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
对流指数
经向风垂直切变
季风指数
相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测雨雷达 穿透性对流 降水频次 降水强度 降水廓线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9-589
页数 分类号 P426
字数 68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11.111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135 4433 40.0 62.0
2 傅云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气候环境实验室 66 1480 21.0 37.0
3 刘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气候环境实验室 144 1144 19.0 27.0
4 王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气候环境实验室 29 253 8.0 15.0
5 冯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气候环境实验室 8 257 8.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1)
共引文献  (19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测雨雷达
穿透性对流
降水频次
降水强度
降水廓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