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回顾了1964—1985年三系杂交稻的遗传理论问题,起初从核质互作开始,继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王培田先生用水稻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三系育性遗传问题。粳稻BT型三系选育成功,配子体雄性不育理论形成。野败型三系的配套,孢子体雄性不育的理论建立。杂交稻遗传理论的研究对加快三系的选育和杂交稻种子的提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杂交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机制
杂交稻
白叶枯病
抗性遗传机理
模拟酸雨对杂交稻常规稻野生稻影响的研究
模拟酸雨
杂交稻
常规稻
野生稻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杂交稻
再生稻
增产技术
籼型三系杂交稻生育期的遗传分析
籼型三系杂交稻
生育期
遗传率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交稻遗传理论问题历史回顾(1964-1985)
来源期刊 福建稻麦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 配子体雄性不育 孢子体雄性不育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科技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1|S334
字数 35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水稻
遗传
配子体雄性不育
孢子体雄性不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稻麦科技
季刊
1008-9799
35-1147/S
16开
福州市仓山城门连板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2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