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徐州矿区矿井水为例,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pH值、混凝剂(PAC)与助凝剂(PAM)配合使用对矿井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矿井水浊度的去除率均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最大值后又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悬浮物浓度越高,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越大;矿井水浊度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矿井水的最适pH值不同,但均处于原水pH值变化范围内(6.5~8.5);PAC与PAM配合使用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而且用药量也明显减少.
推荐文章
化学氧化-混凝沉淀法处理油田作业废液
油田
作业废液
污水处理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铀矿井水的关键参数分析
含铀矿井水
关键参数
悬浮物
混凝沉淀
矿井水混凝最优GT值试验研究
矿井水
混凝剂
GT值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Fenton—混凝沉淀法预处理锂电池加工高浓度废水
Fenton试剂
混凝
沉淀
锂电池加工废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凝沉淀法处理矿井水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矿井水 混凝剂 混凝沉淀 pH值 徐州矿区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分类号 X7
字数 39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829.2012.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功振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8 78 5.0 8.0
2 刘喜坤 27 61 4.0 6.0
3 张元岭 2 5 1.0 2.0
4 李勍 2 5 1.0 2.0
5 张世华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矿井水
混凝剂
混凝沉淀
pH值
徐州矿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技
双月刊
1674-4829
32-1786/X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28-17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