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推荐文章
六朝诗笺 ——"以诗鉴史"之三
诗歌
魏晋南北朝
教学改革
六朝咏物诗人间的交流与创作情境
六朝
咏物诗
创作情境
群体性交流
六朝时期中国医药学的新发展
六朝
中国医药学
历史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虚静”与六朝隐逸之风
来源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六朝 虚静 士风 隐逸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2,109
页数 分类号 I209
字数 7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25.2012.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智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27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朝
虚静
士风
隐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4-8425
50-1205/T
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