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总结了烃源岩分布规律、有机质母质类型,烃源岩的形成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有机质成熟度及生烃史.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分布及有机炭含量变化与陡山沱台盆相间的沉积模式有较大关系,陡山沱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黔北、黔东等及上扬子东南缘等地区,黔北、黔东等地黑色页岩厚度20~70m,有机碳高值区(2.0%以上)主要分布在黔北、黔东及上扬子东南缘如石门—桃源—安化等地.有机显微组成分析表明该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族组成质量分数均有饱和烃>非烃>芳烃的特点,盆地和斜坡相饱/芳一般要高于局限台地,不仅反映陡山沱组黑色岩系为腐泥型生油岩,而且反映陡山沱组沉积时期各地沉积母质类型与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陡山沱组不同地区沉积环境干酪根δ13Corg值不仅表明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性自养菌及海生藻类为主的有机质来源在各地种类及丰度差别较大,对于特定生源(海生藻类、海洋浮游生物或海洋性自养菌)沉积有机质,沉积水体越深干酪根δ 13Corg一般越低,沉积形成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越高,表明烃源岩有机质含量是由有机质生产力、沉积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共同决定.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1.78%~3.05%,甲基菲指数MPI1值计算遵义松林陡山沱组有机成熟度Rc为1.96%,湄潭梅子湾Rc为2.06%~2.10%,反映大部分样品达到过成熟阶段,少量处于高成熟湿气阶段.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张家界地区陡山沱组烃源岩早志留世晚期(434Ma)进入生油阶段,中三叠世早期(244Ma)到达生油高峰并于中三叠世晚期Ro(%)达到1.3进入凝析油及湿气阶段,该结果反映陡山沱组烃源岩沉积背景为裂谷盆地晚期,古地温梯度较高生油门限深度较低,生油时间较早,有利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早期成藏.
推荐文章
雪峰山西侧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中国南方海相
晚奥陶世
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成熟度
页岩气
雪峰山西侧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体系评价
页岩气
成藏体系
陡山沱组
埃迪卡拉系
雪峰山西侧
鲁西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
鲁西地区
晚古生代
烃源岩
生烃演化
生烃潜力
干酪根
煤成气
勘探区
雪峰山西侧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中国南方海相
晚奥陶世
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成熟度
页岩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雪峰山西侧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油气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陡山沱组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干酪根碳同位素 生烃史 雪峰山西侧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9-1310
页数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111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12.05.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柏道远 88 1488 23.0 34.0
2 李旭兵 13 85 5.0 9.0
3 谢渊 31 625 14.0 24.0
4 杨平 20 268 10.0 16.0
5 陈厚国 13 98 6.0 9.0
6 刘早学 13 128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9)
共引文献  (1132)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7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陡山沱组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干酪根碳同位素
生烃史
雪峰山西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