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灰区淋巴瘤(grey zone lymphoma,GZL)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GZL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患者经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其肿瘤病理组织学形态类似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s lymphoma,CHL),但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30+、CD15-、CD20+.例2患者为纵隔肿瘤,肿块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肿块边缘灶区分布霍奇金细胞和RS(Hodgkin′s and Reed-Sternberg,HRS)样细胞,这些细胞呈CD30+、CD15+、部分CD20+、CD79α+、BOB.1+、OCT2-,同时部分HRS样细胞呈EBV+.结论:本研究的2例GZL患者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上同时具有CHL和DLBCL的共同特点,预后较差.
推荐文章
灰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纵隔淋巴瘤
灰区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灰区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灰区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误诊
鉴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灰区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灰区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9-353
页数 分类号 R733.1
字数 40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870.2012.04.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奚豪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 12 66 6.0 8.0
2 朱延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 9 63 5.0 7.0
3 蒋虹伟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 11 77 6.0 8.0
4 李倩玉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 13 51 5.0 6.0
5 韩冬艳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病理科 7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区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1671-2870
31-1876/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4-687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7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