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内翻抽剥法在大隐静脉抽剥过程中隐神经损伤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内翻抽剥法治疗大隐静脉属支曲张250例(350条肢体),技术要点包括:①选用超长(300 cm)小口径(2.6 mm)抽剥器确保内翻抽剥;②尽可能在切口以远低位切断踝部大隐静脉,保证有足够长度的静脉残端与抽剥器固定;③先剥脱曲张属支再抽剥主干以减少抽剥过程中属支对主干的牵扯.结果:本组全部完成大隐静脉自踝至腹股沟全程内翻抽剥.并发症包括腹股沟血肿1例,术后1周时出现隐神经损伤症状1例.结论:手术技巧改良提高了大隐静脉内翻抽剥技术成功率,可较好地预防隐神经损伤发生.
推荐文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预防隐神经损伤的体会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
隐神经损伤
预防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
隐神经损伤
影响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分支静脉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
分支静脉缝扎术
大隐静脉曲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内翻抽剥法预防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隐神经损伤
来源期刊 外科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隐神经损伤 大隐静脉剥脱术 内翻抽剥法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59
页数 分类号 R543.6
字数 31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1096.2012.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晶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 11 29 3.0 5.0
2 梅志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30 151 7.0 11.0
3 赵子夜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6 7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48)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下肢静脉曲张
隐神经损伤
大隐静脉剥脱术
内翻抽剥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科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1007-9610
31-1758/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4-60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8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