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电极的表面电聚合成膜分子印迹材料,制备了传感器.采用安培法对MC-LR进行检测.在制备影响条件最佳值(pH=4.5;单体/模板=1.4× 108∶1;洗脱时间10 min)的基础上,对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使用寿命、选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与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MC-LR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05~0.35 mg/L;加标回收率为80%~105%;检出限为7.3 μg/L.与液相色谱方法对比,当置信度为99%时,无系统误差.
推荐文章
溶胀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铜绿微囊藻毒素
甲基丙烯酸
溶胀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吸附性能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目标分子
分子印迹在化学传感器及阵列领域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
荧光
化学传感器:阵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分子印迹 电聚合 传感器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2-446
页数 分类号 TP212.2
字数 3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6.2012.107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莉凤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40 672 17.0 25.0
2 李科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14 54 5.0 7.0
3 申晴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5 19 3.0 4.0
4 赵硕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业学院 2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藻毒素
分子印迹
电聚合
传感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