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裂缝性低渗透储层钻井完井过程中,工作液滤液及固相侵入会对储层造成损害.采用屏蔽暂堵技术形成致密封堵层,可对储层进行有效保护,而渗透率返排恢复率是衡量屏蔽暂堵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同一工作液并调整其粒度分布,分别对低渗砂岩裂缝岩样进行了封堵层形成与返排试验,探讨了工作液粒度分布及压力梯度对返排恢复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压力梯度增大,返排恢复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固相粒度与缝宽最优匹配原则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缝面微凸体高度与缝宽比值的影响.固相侵入浅,返排恢复率高;固相侵入深,返排恢复率低.对于水力学宽度为20~70 μm的细砂岩裂缝岩样,最优返排压力梯度为7.8~24.2 MPa/m,最优匹配原则为1/3~2/3架桥,且接近于2/3架桥.裂缝性储层返排过程中存在最优返排压力梯度,固相粒度与缝宽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固相侵入深度,进而影响渗透率的返排恢复程度.
推荐文章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弯曲波影响因素分析及渗透率反演
交叉偶极声波测井
低孔隙度
低渗透率
弯曲波
中心频率
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对储层裂缝的损害机理
压裂液返排
页岩气
储层损害
固相滞留
水相圈闭
微粒运移
盐结晶
四川盆地
长宁区块
早志留世
裂缝有效渗透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计算
水力压裂
渗透率
人工裂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裂缝性储层渗透率返排恢复率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储集层 粒度 渗透率 返排恢复率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完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258
字数 1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890.2012.06.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
低渗透储集层
粒度
渗透率
返排恢复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