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德日犯罪论第一次进入我国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任何反响。再次面对德日犯罪论,刑法学界已经由赞叹走向对该理论的反思。这一反思主要从两个向度上展开:理论自身和方法论。德日犯罪论所具有的外在不稳定性,表明该理论还在发展,其内在的缺陷,显示出该理论仍需完善。而仅仅运用哲学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德日犯罪论的中国命运不容乐观。
推荐文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
内外联动
互利共赢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特征
"一带一路"
论合同诈骗犯罪
经济
犯罪
合同
诈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日犯罪论的中国命运考量
来源期刊 政法论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德日犯罪论 不稳定性 缺陷 哲学方法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28,F0003
页数 6页 分类号 DF611
字数 95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6274.2012.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琳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
共引文献  (26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德日犯罪论
不稳定性
缺陷
哲学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政法论丛
双月刊
1002-6274
37-1016/D
大16开
山东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4611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8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