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还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若某些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利用该理论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0-2010年期间的电子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实证的结果来看,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存在明显的两种效应:替代转化效应和替代加速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且对于通货(M0),电子货币的替代加速效应大于替代转化效应,通货流通速度(V0)出现上升趋势,而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电子货币的替代转化效应大于替代加速效应,因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呈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弱外生
浅谈金融竞争中的新型货币--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
网络化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
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表述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
边际储蓄率
时间偏好
生命周期模型
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深化
经济周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数学
关键词 电子货币 协整 货币流通速度 替代效应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4
页数 分类号 F822.2|O29
字数 61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甘元玲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9 14 2.0 3.0
2 谭建春 重庆师范大学审计处 9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子货币
协整
货币流通速度
替代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6693
50-1165/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34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4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