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2009年5月8日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西风槽影响下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飞机探测到的积层混合云是由对流单体多次并合形成的带状对流云团减弱后形成的,云中嵌有明显的对流泡,最大强度为45~50dBZ,最大垂直尺度在6km左右。CDP(cloud droplet probe,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PIP(precipitation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降水粒子探头)测量的平均数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32.4~220.2cm-3、1.54×10-1~6.28×100cm-3、9.09×10-4~7.34×10-3cm-3。二维图像表明,冷层中的固态粒子主要是形状不规则的霰粒子,说明过冷水供应充足;在-7℃左右观测到柱状聚合体和凇附程度不同的冰雪晶粒子,表明柱状冰晶通过凝华形成后,碰并和凇附是其增长为霰粒子的重要机制。不同高度的CDP平均谱(2~50μm)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低层水汽凝结作用较强,2~18μm的云粒子数浓度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暖层中碰并效率低和冷层中小冰晶浓度随高度增加,24~35μm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CIP平均谱(25~1550μm),除4100m为双峰谱外,其他高度均为单峰谱。PIP平均谱(100~6200μm),4450m高度处的粒子谱宽和数浓度最大,3200~4000μm之间出现大值区域,表明对流单体及周边区域为较大固态降水粒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推荐文章
一次过冷水充沛的积层混合云宏微观探测研究
积层混合云
宏微观探测
粒子谱
过冷水
一次浅对流云人工消云试验的飞机和卫星观测研究
浅对流云
消云试验
飞机观测
卫星微物理分析
山西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结构及降水机制分析
层状云
数浓度
含水量
冰晶粒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观测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积云并合 微物理结构 粒子谱分布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9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26.5
字数 8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097.2012.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端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18 432 12.0 18.0
2 牛生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136 2179 26.0 37.0
3 陆春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17 178 7.0 13.0
4 封秋娟 50 110 7.0 9.0
5 刘莹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积云并合
微物理结构
粒子谱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97
32-1803/P
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8-40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7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