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要: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对张捆临泽、山丹、民乐县和甘州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效Fe、Cu、Zn、Mn、Ni和Co含量的空间变异、丰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Fe含量的最适模型为球状模型,Cu、Zn和Ni为指数模型,Mn和Co为高斯模型;有效Ni和Mn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有效Fe、Cu、Zn和Co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均具有各向异性。研究区域有效Fe、Cu、Zn和Ni含量在甘州区最高,有效Mn和Co含量由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小;有效Cu和M含量大部分面积处于中等及丰富水平,而有效Fe、Zn和Mn含量为中等及偏低水平。土壤有机质与六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H与有效Fe、Cu、Zn和Nj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推荐文章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
土壤有效Fe
地统计学
空间插值
污染评价
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析评价及对策
土壤
有效养分
微量元素
分析
对策
毕节地区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毕节
烟草
土壤
微量元素
含量
分级
吉林省中部平原区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土壤中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Kriging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河流域中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及丰缺评价
来源期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有效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黑河流域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3
页数 分类号 S153.61
字数 4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南忠仁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4 173 9.0 13.0
2 丁海霞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47 3.0 3.0
3 王胜利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8 98 6.0 8.0
4 廖琴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48 3.0 3.0
5 黄璜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3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67)
二级引证文献  (11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效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黑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月刊
1003-7578
15-1112/N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16-64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9019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