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 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推荐文章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尕尔穷
铜金矿床
西藏革吉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铋矿物的发现及意义
辉铋矿
铜-金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尕尔穷
西藏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矽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矽卡岩
地球化学
尕尔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西藏班-怒结合带尕尔穷铜金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尕尔穷
矽卡岩
矿物学特征
西藏
地质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尕尔穷 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成因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调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8-600
页数 分类号 P588.13|P594.1
字数 47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2.04.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4)
共引文献  (458)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52)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7(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3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3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8(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尕尔穷
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