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蓄水构造是富集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形式,它是地下水形成、运动和蓄存的场所。在干旱地区寻找地下水主要是寻找有利的蓄水构造。通过分析弥勒盆地及其周边蓄水构造的特征,能为今后弥勒地区干旱年份寻找地下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该文在对区域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并结合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蓄水构造的三要素,对滇东南弥勒盆地蓄水构造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主要有汇水型蓄水构造、阻水型蓄水构造和风化带型蓄水构造三类,在干旱年份岩性分界面阻水型蓄水构造、断裂型蓄水构造和风化带型蓄水构造中的地下水具有供水意义。
推荐文章
辽西蓄水构造及找水方向
地下水
蓄水构造
找水方向
开发利用模式
辽西
基于蓄水构造类型的山区综合找水技术
含水岩组
蓄水构造:找水方法:河南缺水山区
四川大渡河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研究
地质构造特征
深部找矿方向
石灰系
志留系
滇东南建水二叠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滇东南
师宗-弥勒断裂带
特提斯
地球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东南弥勒盆地蓄水构造特征分析及找水方向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地下水 弥勒盆地 蓄水构造 找水方向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58
页数 分类号 TV21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模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60 2511 24.0 37.0
2 张劲松 4 15 2.0 3.0
3 杨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
弥勒盆地
蓄水构造
找水方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