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高压、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和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常规酸压技术难以实现酸压深度改造.为此,在分析普光气田储层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酸液指进程度评价模型,开展了针对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技术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交替注入的级数越多,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越高,但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优化调整;②稠化酸作用后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高于普通酸;③排量越大,裂缝的导流能力越高;④采用闭合酸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该技术在普光9井实施后,产气量由酸压前的10.32×104 m3/d增至123.86×104m3/d,增产效果显著.截至2010年6月,对普光气田的5口新钻井实施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投产,平均无阻流量高达621.8× 104 m3/d.
推荐文章
普光气田大型酸压改造技术
普光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酸化压裂
工艺
技术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在大湾地区的应用
大湾地区
多级交替注入
压裂液
胶凝酸
空气、氮气钻井技术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氮气钻井
空气钻井
钻井速度
晚三叠世
普光气田
多级注入闭合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
多级注入
溶蚀
酸压
闭合酸化
导流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光气田多级交替注入闭合酸压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深度改造 注入级数 闭合酸化 普光气田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钻采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57.17
字数 27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心茹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85 382 10.0 15.0
2 杨敬一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62 355 10.0 15.0
3 王栋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26 184 6.0 13.0
5 李国峰 中国石化股份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5 30 4.0 5.0
8 张梅静 中国石化股份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2 4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级交替注入
酸压深度改造
注入级数
闭合酸化
普光气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