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海洋环境科学       
摘要:
利用间接竞争法免疫学原理,以自制的大田软海绵酸( okadaic acid,OA)与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的偶联物OA-OVA包覆微球为载体,同时自制生物化抗OA单克隆抗体,利用液态芯片(Luminex Xmap 200TM)系统建立OA液态芯片定量检测方法;同时测定了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对贝类模拟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液态芯片法对O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 63 μg/L,最低检测值为0.129 μg/L,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除与DTX-1的交叉反应率为54.2%外,与其他几种用于检测的贝类毒素没有任何交叉现象;在加标浓度为6.25~ 400 μg/L时,回收率为84.96%~90.35%,变异系数为3.20%~ 6.59%.因此,该方法可满足海产品中贝类样品OA限量标准检测.
推荐文章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南海近岸海域
腹泻性贝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贝类
大田软海绵酸和鳍藻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与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
快速检测技术
腹泻性贝类毒素
大亚湾麻痹性贝类毒素HPLC分析
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大亚湾
生物样品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代谢规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体内代谢
大田软海绵酸
生物样品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液态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腹泻性贝毒素 软海绵酸 芯片分析技术 液态芯片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67
页数 分类号 Q3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336.2012.0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 65 346 11.0 15.0
2 胡乐琴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13 39 4.0 5.0
3 汪卿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8 25 3.0 5.0
4 蔡春尔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32 180 7.0 12.0
5 柳俊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12 73 5.0 8.0
6 沈伟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7 30 4.0 5.0
7 贾睿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30 9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泻性贝毒素
软海绵酸
芯片分析技术
液态芯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环境科学
双月刊
1007-6336
21-1168/X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64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