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范庄银、铅矿床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北缘,区内拆离断层和北东一北北东的断裂发育,矿床主要是受上述两组断裂控,形成以构造蚀变岩型的银、铅矿。矿体均产于强烈蚀变的北东一北北东的构造蚀变带,或者是与拆离断层交汇处的蚀变带中,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强硅化与成矿关系较密切,蚀变的分带现象较为明显,从矿体中心向两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从目前已发现的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已可构成矿床,从构造特征和物化探资料分析,矿区的找矿前景良好,可望能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矿床。
推荐文章
河南省露宝寨银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露宝寨
银铅矿床
火山热液型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河南省洛宁县龙王庙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洛宁县龙王庙金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碰撞造山期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石英脉型
破碎带型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金矿
益阳金银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洛宁范庄金银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熊耳山变质核杂岩 范庄银铅矿床 控矿因素 拆离断层 构造蚀变岩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金属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7-1092
页数 分类号 P6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从瑞 7 27 3.0 5.0
2 杨忠智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熊耳山变质核杂岩
范庄银铅矿床
控矿因素
拆离断层
构造蚀变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0495-5331
11-2043/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82-504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73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