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三重性质的关系:科学是力求价值中立的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哲学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探求,意识形态是具有特定价值倾向性、并维护自我肯定性立场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为哲学和意识形态提供知识基础,意识形态为科学和哲学确定价值前提和价值规范,哲学则不满足于上述两种确定的理论话语,而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和张力中对理论加以反思和批判.开显人类自我创造的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这三重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如今它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受到充分重视,而其哲学性相对受重视不足,哲学的反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故而应当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推荐文章
论意识形态教育和知识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统一
意识形态教育
知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及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思想
科学性
论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独特优势
高校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独特优势
论意识形态教育和知识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统一
意识形态教育
知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三重性质的内在关系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科学 哲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7
页数 7页 分类号 B82-0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立达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 14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科学
哲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月刊
1001-2699
11-4236/A
北京张自忠路3号
出版文献量(篇)
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