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取二乙醇胺溶液作为化学吸收液吸收酸性气体CO2,通过建立气液两相强化吸收装置,考察吸收液温度、吸收液浓度、气相搅拌强化和液相搅拌强化等条件对气液两相间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收液温度60℃,吸收液二乙醇胺溶液浓度1.2 mol/L,气相转速200 r/min,液相转速300 r/min时,传质系数为0.021kmol/(s·m2·MPa),具有较高的CO2吸收效率.
推荐文章
沼气提纯过程中醇胺溶液吸收CO2传质性能
沼气提纯
填料塔
醇胺
传质
总体积传质系数
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发展现状
酸性气体捕集
相变吸收
有机溶剂
过程强化
微通道内醇胺/离子液体复配水溶液吸收CO2的传质特性
微通道
醇胺
离子液体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混合醇胺溶液耦合电石炉净化灰吸收-矿化CO2性能
CO2吸收
混合醇胺
解吸
碱性固废
矿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醇胺溶液吸收酸性气体的强化传质性能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二乙醇胺 化学吸收 强化传质 传质系数 CO2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1,10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28
字数 22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2.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8 1496 21.0 29.0
2 谷和平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5 401 12.0 18.0
3 柳晓清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26 3.0 4.0
4 孟杰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16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乙醇胺
化学吸收
强化传质
传质系数
CO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