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三湖凹陷
岩性油气藏
生物气
成藏条件
岩性圈闭
勘探技术对策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柴达木盆地
南八仙油气田
凝析气藏
流体
相态
特征
分布
规律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下干柴沟组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
柴达木盆地
七个泉油田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成藏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藏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背斜 柴达木盆地 七个泉 成藏模式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科学与地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99
页数 分类号 P618.130.2
字数 63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背斜
柴达木盆地
七个泉
成藏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6134
10-1131/N
大16开
北京玉泉路19号(甲)
82-5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2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