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氯化铜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稳定剂,氨水为络合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铜粉。通过改变还原剂浓度制备了4组不同粒径纳米铜粉末,FESEM等表征发现,随着水合肼浓度的降低,纳米铜粉粒径增加。通过肉汤稀释振荡培养法测试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铜粒径的增加,抗菌性能降低,所合成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在750-3000mg/L;初步分析认为铜纳米粒子主要是通过水解或电离出铜离子而发挥抗菌作用。
推荐文章
小尺寸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化学还原
抗菌
石墨烯负载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炸药
石墨烯
GCNC
高氯酸铵
热分解性能
催化
Co-Fe-Pd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
纳米粒子
催化剂
辐射
电化学
转移电子数
铜纳米粒子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铜纳米粒子粒子
酚醛树脂
还原反应
热性能
冲击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功能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铜 抗菌 水合肼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3-8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4
字数 192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祚万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1 972 18.0 30.0
2 陈丹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84 4.0 9.0
3 范希梅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 87 7.0 9.0
4 徐晓玲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24 2.0 4.0
5 段惺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4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铜
抗菌
水合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功能材料
月刊
1001-9731
50-1099/TH
16开
重庆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8号
78-6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27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91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