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当前中国大豆种植效益偏低的症结所在,提出节本增效的技术途径,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农垦系统主要大豆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比较各模式的优劣。选取典型、一致地块,在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的条件下,记载各模式大豆生产各环节的人力、物力投入情况,进行投入产出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三江平原推广的大豆综合栽培技术模式中,大垄"行间覆膜"技术增产效果最为显著,2009—2010年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分别达4572.0kg/hm2和3880.5kg/hm2;玉米茬"原垄卡种"保水、省工,是节本增收的栽培措施,2009年单位面积效益最高,达9518.7元/hm2,2010年单位面积效益排在第二位;"大垄密"集合垄作和平作优势,便于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4002.0kg/hm2和3288.0kg/hm2;"三垄"栽培技术抗涝保收,是低湿地区和地块种植大豆的适宜栽培方式,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3597.0kg/hm2和3273.0kg/hm2。农村小农户生产规模小,大型农机具少,技术到位率低,大豆产量明显低于邻近国有农场,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2935.5kg/hm2和2497.5kg/hm2。由此得出,大垄"行间覆膜"等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在三江平原农垦系统已趋成熟,但需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农村地区要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秋季深松整地和轮作倒茬等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
推荐文章
三江平原毛葱豆套种栽培技术
毛葱
大豆
套种
栽培技术
三江平原主要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三江平原
土壤
资源
利用
三江平原大豆田蒸散特征及能量平衡研究
三江平原
大豆田
蒸散量
能量平衡
三江平原大豆种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GAEZ模型
大豆种植
土地适宜性
三江平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平原主要大豆栽培技术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来源期刊 农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三江平原 栽培模式 产量 效益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科学/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333
字数 73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74.2012.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德恩 5 1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三江平原
栽培模式
产量
效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学学报
月刊
1007-7774
11-6016/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18-161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