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嫩江县土壤肥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酸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潜在的重要问题及土壤综合生产潜力下降的重要因子.为了培肥土壤,改善耕地质量,通过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耙茬和原垄种的耕作方式相比,嫩江县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该区域原垄种及秋耙茬+重茬产量最低,仅为913.88~1285.47kg·hm-2,比其它种植模式产量低8%~38%,同时呈现连作时间越长产量越低的趋势.大西江农场浅翻深松种植模式的产量为2080.34kg·hm-2,为该地区最高.
推荐文章
南方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熵权法
模糊物元贴近度
种植模式对不同土层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
粮田
果园
设施农田
木薯种植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木薯
土壤肥力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黑龙江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肥力提升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1
页数 分类号 S344
字数 34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75 853 16.0 27.0
2 张哲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0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40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肥力提升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767
23-1204/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6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3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31227
论文1v1指导